高端未起、降价先行,长城汽车到了艰难时刻?     DATE: 2023-12-01 09:27:56

图片来源 :度哥

2023年4月摄于上海车展

2020年长城汽车(601633.SH)三十周年之际 ,高端面对一个完全不确定的未起充满变数的世界,魏建军直接发问“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 ?”

彼时,先行长城汽车股价不断创新高,长城在上一轮牛市中翻了接近十倍。汽车此番发问也被解读成是到艰企业家居安思危的体现。

然而 ,高端时隔3,未起长城汽车的先行情况急转而下 。根据最新披露的长城半年报,上半年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收入699.71亿元 ,汽车同比增长12.61%;归母净利润13.61亿元  ,到艰同比下滑75.69%;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.49亿元,高端同比下降63.6% 。未起

另外 ,先行上半年长城汽车一共卖了51.88万辆车 ,仅同比去年特殊时期增长了1.22%。目前 ,长城汽车在纯电领域仅仅有欧拉一个品牌,身为老牌龙头车企 ,长城却在新能源时代展现出一副“后来者”的样子 。

为了让“长城还有明天”,身为掌舵者的魏建军也该重新调整战略 ,以适应汽车产业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了 。

1

高端品牌未成气候

为什么说长城汽车的状况令人担忧 ?从销量来看 ,今年上半年,长城汽车卖了51.88万辆车,同比仅增长1.22% 。对比一下同样是老牌车企的长安 ,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为102.05万辆 ,同比增加13.39%;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69.4万辆,同比增长也超过13%。

要是把长城上半年萎靡的业绩归因于一句话 ,那大概可以总结为 :哈弗增速放缓、高端品牌未成气候。

今年上半年,哈弗品牌实现销量29.68万辆 ,同比仅仅是微增 。作为长城旗下销量占比最高的“扛把子”品牌 ,哈弗未能扛起重任,反而拖累了整体的销量增速  。

遥想当年,长城汽车率先进行战略改革 ,放弃轿车市场  ,聚焦SUV市场,是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,而且也赌对了。2014年-2016年,国内SUV市场经历了黄金增长时期,哈弗品牌充分享受到了SUV市场增长带来的红利,年销量一路上涨 。其中在2016年,哈弗H6以超过58万辆的年销量 ,稳稳拿下“国民神车”的美誉 。

然而 ,随着各大车企纷纷加大SUV领域车型的研发 ,长安CS35和CS75、广汽传祺GS4、上汽荣威RX5 、吉利博越 、星越等众多竞争对手的加入,让国内SUV赛道越来越拥挤 ,哈弗也没能再超越2016年的高光时刻,H6车型甚至几度让出国产SUV销量冠军之位 。

根据乘联会数据  ,在7月中国SUV销量榜单中,哈弗H6以16922辆的销量排名第七,已经被元PLUS 、宋 PLUS DM-i、长安CS75 PLUS、宋 Pro DM-i、AION Y等车型超越。

再来看看高端品牌WEY 。长城汽车产销快报显示 ,上半年WEY品牌实现销量18150辆,同比下跌17.44%,可可见长城在实现品牌向上方面的压力不小 。

要知道 ,WEY作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用自己姓氏命名的品牌,一开头就剑指高端,不管是魏建军本人和长城高管团队对于这个品牌都抱有很高的期望 。

2017年,WEY正式推出了VV7和VV5;2018年,又发布了VV6 。凭借几个爆款车型,WEY在2017年、2018年销量分别达到了8.6万辆 、13.9万辆 ,成功打破了合资品牌在15万~20万元价钱区间的垄断地位 。

然而 ,此后WEY多次被指 “变速箱异响”“发动机抖动冒黑烟” “悬架减振难受”等 ,让消费者信任度逐渐减少。2019年-2021年,WEY的销量不断下滑  ,甚至在2021年的时候,WEY销量占长城总销量比重不到5% ,存在感越来越弱 。

不仅如此 ,今年以来不断打响的价钱战也影响到了长城汽车的业绩 。今年3月,哈弗宣布旗下的哈弗H6DHT-PHEV推出限时优惠15000元 。根据《车圈能可见度》的调研 ,哈弗H6等其它车型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价 ,最高甚至能达到2万元。

或受此影响,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8.38%降到了16.85%。

高端品牌尚未成气候 ,便遇上了汽车圈的降价潮,长城汽车的盈利状况在未来或许将面临更大的压力。

2

新能源“后来者” ?

长城汽车也嗅到了危机  ,在混动领域,先后推出了魏牌蓝山 、魏牌高山、哈弗枭龙MAX 、哈弗猛龙等新品,在新能源领域抓紧补课 。

其中体现相对较好的算是蓝山这款车型 。在发布会上 ,蓝山就打出“比500万内最好SUV更好”的口号,剑指理想L系列 ,甚至还暗讽了一波“练了7年的武功叫入门 ,练了32年的武功叫大师。武功深浅 ,是‘造车派’与‘资本派’的最大区别” 。

如今成绩出炉 ,魏牌在7月交付了6652辆车 ,理想L8单款单月交付量就已上万辆,而且理想已经搭建了L7 、L8、L9“奶爸专车”产品矩阵体系。相比之下,魏牌的蓝山DHT-PHEV  、摩卡DHT-PHEV 、拿铁DHT-PHEV定位较为混乱。

在其背后,是魏牌DHT与增程式技术的明争暗斗。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曾在微博发言“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”, 魏牌全力向新能源转型后,称自己的DHT混联技术是“全球最好的新能源技术” 。

不过 ,消费者究竟能否为长城所说的“全球最好的新能源技术”付出溢价,仍需要时间观察。

再来看看长城旗下纯电品牌欧拉的情况,也不太乐观 。今年上半年,欧拉品牌实现销量4.7万辆 ,同比下跌幅度是长城旗下品牌中最严重的 。

欧拉萎靡的销量 ,或许和其“黑历史”有着关系 。2021年年底 ,车主们发现,刚刚上市的好猫被偷换了芯片,由宣传时的高通8核芯片更换成了英特尔4核芯片,造成了信任危机 。

之后,又因而芯片短缺 、零配件供应无法保证生产等因素 ,导致黑猫和白猫车型陷入停产状态 。

或许是迫于销量压力 ,8月4日,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宣布8月1日-8月31日推出限时优惠活动 。其中好猫和好猫GT优惠2.2万元,欧拉好猫目前起售价为10.78万元;闪电猫优惠3万元 ,目前起售价为15.98万元  。

整体上来看,目前投资者对于长城汽车的最大忧虑依旧在于,在纯电领域的布局仅有欧拉这一针对女性用户的品牌 ,而在SUV 、轿跑等更大的细分市场均没有布局 ,相当于把最成熟的市场“拱手让人”。

与此同时 ,这几年冒出来的新势力却牢牢占领了用户的心智,重新定义了中高端新能源车型。例如一谈到科技 ,就会想到小鹏;一谈到 “奶爸专车”,就会想到理想;一谈到极致的用户体验 ,就会想到蔚来 。

这还没算进许多传统品牌孵化的“新势力”品牌。可以看出,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确实卷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,针对每一种用户需求 ,都有相关车型打造为独特的卖点。

相比之下 ,长城汽车明明是老牌车企,却在新能源时代有着一副“后来者”的样子 ,如今想突出重围,颇为艰难。

3

梦想还能实现吗 ?

长城汽车之因此在新能源领域落后对手一拍,与此前对于大势的误判离不开关系。

2016年,魏建军在股东大会上称 ,“长城汽车仅仅做新能源行业的跟随者”。彼时 ,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能否发展起来充满质疑,造车新势力“蔚小理”还处在PPT造车阶段 ,第一辆车能否量产还是个问号 。

当时的长城汽车由于押对中国SUV市场的增长 ,正处于风光无限之时,甚至有要带领自主燃油品牌雄起之势 。

从中也可以看出 ,为何长城汽车当时对于发展新能源品牌并不是那么积极,毕竟刚刚完成自主燃油品牌的发力  ,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优势,又跨入一个新的领域 。相比之下,很多新势力则没有那么多后顾之忧 。

仅仅不过令魏建军没有想到的是 ,新能源汽车会在短时间发展如此迅速,同行之间的竞争会如此剧烈 。

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,7月 ,中国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36.1%,较去年同期26.8%的渗透率提升9.3个百分点 。

按照美国学者埃弗雷特·罗杰斯提出的创新扩散理论 ,当渗透率达到16% ,将从先锋用户迈向大众市场。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首次超过16%,达到25%,如今再度提升 ,新能源汽车将逐步被大众所接受  、认可已是时代趋向 。

意识到方向错误的长城汽车也在抓紧调头  。2021年 ,长城汽车正式发布“2025战略”——到2025年 ,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,其中80%为新能源汽车。

但是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从2017年开头基本趋于饱和 。中汽协数据统计,2017年-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分别为2888万辆、2808万辆 、2577万辆 、2531万辆、2580万辆 、2686万辆。

我们假设2025年国内汽车市场较为理想的销售状况为3000万辆 ,年销量400万辆汽车意味着长城汽车要在2025年的市占率达到约13%才可以实现目标。目前长城的市占率额常年在5%上下波动,在短短几年内要翻倍提升,其困难度不言而喻 。

在2025年32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面前,长城汽车压力不小 。就算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卖得最好的比亚迪和特斯拉来说,这一目标也不是那么容易达成的。

对于今年,长城汽车原本定的销量任务是280万辆,但在年初被调整为160万辆。结合上半年的销量数据看,完成度仅仅接近三分之一 。

长城汽车当初的愿望 ,还能实现吗?

作者 | 古月

来源 | 车圈能可见度(CarVisibility)

END